分享好友 防护商圈首页 防护商圈分类 切换频道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考究的仪表文明:古代沐浴用品的演化

楼主 admin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就非常注重仪容仪表,身体清洁去味更是重中之重,古人将其视为君子德行修为之一,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节尊重,从春秋就开始“浴兰汤兮沐芳”,用兰草等芳香植物煮水净身,士人则用淘米水濯面去垢。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用淘米水来洗澡去污。现在这个古老的方法仍然被很多人使用。根据淘米水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洗涤功能,古人还使用淀粉泡澡的“淀粉浴”,用麸皮沐浴的“麸皮浴”。


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期,人们开始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了,当然还有草木灰、淘米水等。


在西晋时代,澡豆这种高档用品出现了。当时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良好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说起澡豆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据《世说》记载:“大将军王敦初尚主,如厕,还,有数十婢曳罗縠,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着水,调而饮之,谓是乾饭,群婢莫不大笑也。”说的是西晋时代驸马爷王敦的故事,话说王敦刚刚娶了公主做了驸马爷的时候,有一次上厕所,公主的婢女端来澡豆让他在净手时使用。结果驸马爷以为是炒面,倒在洗手的金盆里,当粥喝了。魏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人们将豆面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优雅的香气,制成了这种高级清洁品澡豆,因此澡豆的出现并不是偶然。


澡豆的出现,逐渐成为贵族士大夫阶层的男男女女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使用非常广泛。到了唐代,可以说进入了鼎盛阶段。


唐代《千金方》中可以看出澡豆配方已经讲究到了异常奢侈的地步。比如唐朝出生于名医世家的梅妃江采萍其中一款,加入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丁香等珍贵香料让其芬芳怡人,辅之以梅花、桃花、蜀水花、旋覆花、兰花等,一起捣碎研磨,再加入珍珠粉、玉屑后与豆粉混合,此外还有滋养润泽肌肤脂膏丰富的石斛兰草、鸡蛋清、猪胰等。盥洗时,用这种混合的香抹擦在脸、手上,不仅去除污垢,可使肌肤光洁如玉,身体润泽芳香,有美容养颜效果。“十日内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这是药王孙思邈的记载。梅妃研制的这款奢华澡豆,添加了大量石斛珍珠等名贵材料,脂膏温润,豆如珍珠,宫人称之为“斛珠子”,被历朝内宫后妃公主所喜爱,她被称为斛珠夫人。她还下令收集、整理归档了美颜护肤相关制方和书籍,要求内官研发各种美肤制方,在用料、制作、功效上精益求精,许多制方都是奢侈无比,每年新研制大量的宫廷制方用品,口脂、面药、澡豆、手膏等,部分被用于赏赐近臣,她是钻研宫造美颜护肤用品制度的始创者。为了保护赏赐价值,她制定了不许将新的成品制方传出外界的规定,但内官御医们却并不太在意,太府丞王建道: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据《太平御览》记载,每年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宫里都会赐给大臣及其家人澡豆及头膏面脂口脂等宫造用品,天宝九年,杜甫因为写了《大礼赋》这篇用于皇家的盛典祭祀的文章,而得到玄宗的赏识,这年的腊月,杜甫进入朝堂,晚上吃了酒,领了一套斛珠夫人的宫造“化妆品”开心的回家了,还作诗一首《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所谓面药就是脸上所要用的脸霜。皇家出品,必属精品!那用什么装呢?“翠管银罂下九霄”,千万别误会,这是说的不是音乐,这是实实在在的,用绿玉管状物和银制小盒子装好的唇膏面霜。


杜甫一辈子难得写几首快乐的诗,这也算是他其中的一首。


这些澡豆头膏、面药口脂等宫造用品,后来不再是皇家独占,达官贵人和士族们也用上了。《卢公家范》:腊日上澡豆及头膏面脂口脂。《老学庵笔记》记载,太监杨戬家中后院曾建有一浴池,设浴具及澡豆之属于池上。《酉阳杂俎》:腊日赐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筒。《释名》说“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面药则用以洁面护肤,均有滋润皮肤、预防皴裂之效。”贞元十九年腊日,朝中赐予李中丞、刘禹锡:紫雪红雪、面脂口脂、斛珠澡豆,刘禹锡亦上谢表。


宫造之物奢靡的“斛珠子”,而后民间使用无患树的果实替代其石斛等名贵脂膏,演变成一种澡豆“肥珠子”,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编》中介绍:无患树,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荚)’。每到深秋,人们就将肥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猪胰、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这种澡豆也被称为“肥珠子”,民间单用无患树的无患子作为洗涤之物,亦称无患子为“肥珠子”。《本草纲目》上还有用肥珠子制作的“洗面去斑”方:“有无患树果荚捣烂,加白面和为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这种“洗面奶”很管用,李时珍用“甚效”二字来评价其功效。


相对而言,肥皂树所产肥果荚比皂荚更多油,南宋时期用肥果荚制造的成品大颗肥皂——“肥皂团”。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有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鸡肋编》还记载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此外,还有少量猪胰,里面添加了香料。普通百姓就用皂角洗脸。但是民间省去了名贵的材料,用绿豆、白豆等本土豆子制作廉价版澡豆,于是澡豆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缪荃孙的《光绪顺天府志》记载了胰皂的制法:“胰皂:按有引见胰、玉容胰、鹅油胰,及香皂、双料皂诸名。用皂荚捣烂去滓,配以香料、药料合成。


直到现代,仍然有很多老辈人还常常把肥皂叫做“香胰子”。其实无论是“洗米水”“浴兰汤”“斛珠子”“肥珠子”还是“香胰子”等,都是人体皮肤护理的一个用品,只不过各自采用的原料和工序不同而已,展现的也是古人从简单清洁到深度清洁到美容护理的一个追求,用度一向奢华的皇室,追求的东西自然会更加精贵,当然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大家富足的生活,未来都能和古代宫廷标准对齐的。


举报
收藏 0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