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人脸识别技术迅速发展,识别精度及速度的有效提升为人脸识别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自2015年起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开始逐渐增多,尤其从2016年下半年,人脸识别技术各类应用案例落地速度明显加快。进入2017年之后,更是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多种应用、多个领域内都闪耀着它的身影。
人脸识别,顾名思义,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随着近年来前端获取设备以及后端分析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完善,以及其非接触式识别的特性,使得人脸识别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
刑侦方面
人脸识别的数据获取方式可主动可被动,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刑侦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截至目前,公安领域人脸识别结合反恐的案例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多地已有落地。人脸识别技术在侦破案件方面屡建奇功,对于公共安全领域来说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治安新利器,那么它是如何做到在茫茫人海中精准“认出”嫌犯的呢?
以海康威视人脸大数据系统为例。武汉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的5A级景区绿道,全程28.7公里,景点众多,游客流量大,东湖绿道自开通运营以来持续火热,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5月份以来,东湖绿道创新性部署海康威视人脸大数据系统,实现身份确认、以脸搜脸、轨迹分析、实时预警等人脸智能化应用。7月6日,分局指挥中心收到实时预警,人脸识别系统比对出一组全国在逃人员图片,相似度高达97.44%。警方立即调取嫌疑人图片,并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生成嫌疑人的行动轨迹,分析犯罪嫌疑人落脚点,紧急安排出警拦截。半个小时,警方便成功抓获嫌疑人。经审讯,嫌疑人最终承认犯罪事实,案件成功侦破。
在视频人工智能时代,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康威视人脸大数据系统,实现人脸抓拍、动态比对,智能化预警及轨迹分析,成功助力案件侦破,是新时代背景下向大数据要警力,向大数据要战力的成功体现。
机场应用
机场应用人脸识别系统由来已久,但最近的一则消息可以说是一次“大跃进”。
2016年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9439.3万人次,连续7年排名世界第二位,规模如此之大的机场,8月23日,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机场。目前,百度AI机器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已经开始实施,将在机场承担信息咨询的职责。人脸闸机已经开始入驻首都机场运控中心进行测试,主要承担楼内办公人员的出入打卡、数据监测的工作。
但是,其实此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所占比重并不太大。安检时,乘客需要带着身份证和机票给机场工作人员检查,还需要对着摄像头拍摄近照。到了登机时,还得刷一次脸,这次才可以不带身份证和登机牌。整个体验过程其实并不太极致,只有登机的那一刻是完全依靠刷脸。小编询问过工作人员,他给出了一个解释,安检时拿着身份证和登机牌,是民航总局要求,不是技术问题。
人脸识别给乘客带来的方便似乎就是不用带身份证和登机牌,但是在安检环节这个便利因为政策原因基本无法享受得到。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现状也是会逐渐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