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猎云网获悉,由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与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推出的《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在京发布。大数据下看停车发展喜忧参半潜力巨大。
停车位利用率低下 智慧停车还需努力
报告中除十个城市的停车难系数(成都停车最难,武汉、长沙、西安、苏州、重庆的停车难度系数均高于北、上、深、广)引人关注,其中对停车位利用率的数据更加引人深思。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停车缺口率达到50%,而平均空置率也达到51.3%,现有的车位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其中,上海和重庆的现有车位使用率分别只有40%和48%。假若能够将这两个城市的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到2019年,即使不再新建停车场,也能满足城市对车位的全部需求。因此,提高车位利用率对于缓解停车矛盾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新建停车场。
的确,停车难问题不仅在于停车位不够,车位利用率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以立体停车库来说,立体停车库曾被认为是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增加停车位的有效办法。但实际上立体停车库在经历了一波投资建设热后,当投入实际使用中却发现用户根本不买账,使用率低下得让经营者头疼。有不少地区的立体停车库甚至在建成后其投入使用就被拆除。一方面是建设规划问题,另一方面立体停车库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让市民宁可选择路边停车也不愿进入车库。
相对立体停车库,路面停车、地下停车的问题要好得多,但就利用率仍不高。2013年的研究显示,国内的停车场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30%。如一般大型商场的高峰期是从中午开始,持续到晚上,节假日高峰最高,其余工作日高峰时段利用率都不足50%,所以24小时平均车位利用率低于20%就不足为奇了。而一般的写字楼的高峰期是从上午上班开始,中午后就逐渐降低,下班后立刻降到最低,节假日白天也很低,大部分写字楼停车场的最高峰利用率在60-70%左右,所以24小时的平均车位利用率也低于20%。居住小区的夜间基本大于80%,白天则少于30%,总体利用率应该在50%上下,利用率还算高。近年来,通过对违法停车的管理与规范,停车位使用率有一定提高,但仍不超过50%
而关于车位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直存在,也一直在寻找各种解决的办法。
学习国外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的车位利用率可以到达60-80%,其管理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1、主动营销,不能被动等车。每个停车场有不同的位置和周边客源,根据客流和车流的不同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制定不同的价格优惠政策,吸引更多车流。
2、增加诱导手段。造成很多找不到车位的车流不能进入停车场的原因其实是不知道停车场在哪,所以实现全方位的诱导如网站、手机、车载导航、停车诱导屏等。
3、多开展错时停车,推出日间月卡、夜间月卡、工作日月卡等,填补空闲时段。
4、开展车位预定,尤其是电影院、医院、机场车站等停车场,由于看电影、看病等时效性很强,晚了就会耽误事儿,现在在网上买电影票、预约挂号、购机票车票等已经省去了客户排队等候之苦,但是到了停车场很可能赶上车位慢要等候的时候,这种小概率事件却对客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车位预约的需求很大。车位预约还可以削峰填谷,进一步提高车位的利用率。
国内近年来也实行了各种手段
1、停车位收费管理。停车难的一大问题是乱停车造成的,长时间占用车位导致的。为此,不少地方陆续出台了对路边停车进行收费的制度,有效减少了车辆长时间占用车位的现象,也让车位的利用率更高。此外,也通过建设周边公共停车场,优惠收费的办法,来缓解路面停车的压力。
2、共享停车位。在共享经济的热潮下,共享停车位也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个人将自己在小区内的停车位通过共享平台将自家车位空余的时间出租给该时段需要的人群,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车位费用负担,也给他人带来便利。这是一种优化停车位利用率的方式,是互联网停车产业的一种模式,但其限制也很多,对真正提高停车场利用率并不高。
3、建设城市智慧停车平台。通过搭建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将城市停车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在城市内增设停车服务信息引导显示屏,让开车的朋友方面的了解到周边停车位信息,便于合理规划线路,快速找到车位。
结语:从大数据报告看出,北上广深的停车难系统已经得到有效缓解,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智慧停车平台的,而随着其经验越来越丰富,功效越来越明显,未来将在更多城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