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城市的迅速发展,汽车持有量的持续增加,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景区拥堵造成的事故比比皆是,系列问题都让旅行成为一种负担,这些都是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造智能交通系统,让出行道路更流畅
近几年,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随着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落实,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行业发展将迎来持续稳定的增长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以ETC系统为例,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均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程度,而日本的ETC用户规模在7,200万户以上。以ETC在停车场领域的应用为例,如新加坡的停车场ETC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我国停车场ETC领域才刚刚起步。智能交通的市场预计将从2016年的720.5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207.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25.1%。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机场、车站客流疏导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高速公路智能调度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机动车自动控制系统等。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从“人治”到“数字”的整合
近年来,中国着力实施“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大战了,将大数据等手段融入到现代社会治理中,逐步形成了“数治”基础数据库。实现社会治理从“人治”向“数治”、“法治”、“德治”的全面转型升级。
传统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方式也发生翻天腹地的变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出行服务日渐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基于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在大大加快旅游行业智慧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出行体验。
1、多领域数据整合,协同管理
中国有许多风景迷人的5A级景区,依托于良好的旅游品牌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政府也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努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搭建旅游局“智慧旅游”项目平台,支撑旅游智慧化管理,将景区、酒店、旅行社纳入统一管理,同时整合交通、警务、气象、商业、等多领域数据资源,旅客只要动动手指在网上搜索,所有景点的“食住行游购”信息全部显现,真正打通了旅游的便捷通道。
2、打造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旅游体验度
在网络预订大行其道的今天,各大旅游景区也开始纷纷出招应对市场变化,打造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景区联网电子通道集成应用与示范”利用高科技产品———二代身份证、导游指纹及二维码等唯一标识作为通行电子验票的比对要素,结合电子技术等诸多高科技技术,实现导游签到、售票数据接入、验票、通行、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电子通道控制管理功能,并且通过高科技红外热像扫描技术,对人流量进行精确计量,实现景区人流量预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与质量。
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中心控制系统,包括景区企业数据管理,旅行社预订管理,散客预订管理,导游签到管理,与旅游委电子行程管理系统接口;票务数据接入,即本景区售票数据接口;验证系统,包括导游身份证验证,导游指纹验证,电子行程单二维码验证,本景区票据二维码验证;通道控制系统,包括通过控制,计数控制,紧急通过控制;查询汇总统计系统,包括景区实时人流查询,景区人流统计,预订财务查询,预订财务统计,与旅行社对账明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防止景区不法人员的宰客行为。
以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为例,他们为位于甘肃敦煌的月牙泉景区安装了一套刷脸入园系统,不仅解决了景区的检票问题,保障景区安全,减少游客损失,并为景区的原住民带去了便利。这套刷脸入园系统由人证采集终端、人证比对闸机、“海康脸谱”分析服务器及景区管理平台组成。游客初次入园时,通过人脸采集设备进行自助登记注册;再次入园时,通过刷脸进行验证识别,认证成功即可入园。此外,系统可将不法分子(黑名单人员)拒之门外,而通过将景区的原住民加入“白名单”,居民们就可以和旅客一样“刷脸”入园,并且不受时间限制,准确率达99%以上,可有效防止他人盗用或误识别。
“通过旅游信息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旅游信息数字化、旅游行业标准化、旅游管理电子化、旅游服务智能化。”快速解决景区在黄金旅游期间大量的团队进入园区缓慢的问题,形成行业更加有序、更加规范、更加安全、更加方便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3、可视化管理调度,将受害情况降到最低
早在今年初,交道口派出所便通过引入并运用“南锣鼓巷地区大人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人流量。高峰时段近1小时,进入南锣鼓巷人流量便增加一万余人。南锣鼓巷地区大人流监测系统,就是全市除了故宫以外唯一设有的大人流监控系统。
据悉,监控屏的压力表上显示的绿色表示安全;当压力表显示黄色时,即每平方米人数超过1.5个,达到预警地带,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需要启动相关应急疏散预案;如果压力表显示红色,则表示每平方米达到2个人,需要采取更高级别的疏导措施。
以往景区事故频频发生,可以说安防应对工作显得相对滞后。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讲,实时掌握城市客流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当时通过可视化管理调度,利用高科技红外热像扫描技术,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应急救援,对人流量进行精确计量,把受害情况降到最低,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景区人流量预警,从而降低景区维护难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与质量。
结语:
如今,人工智能应用于旅游业,为智慧景区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众多安防企业也坚持深度学习技术的深入研究,通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为景区设置安全屏障的同时,实现景区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管控,各大景区的管理变得更规范、更方便、更人性化,游客们的游玩过程也变得更加便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