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眼睛对于人类来说,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眼睛观察,人们可以得到被观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一系列信息,并通过大脑的判断给出实时反馈,因此,眼睛也被认为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而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机器视觉就是它们的眼睛!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机器视觉综合了图像处理、机械工程、电光源照明、光学成像、传感器等多项技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出判断和测量,是提高生产灵活性和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加速
从全球范围来看,兼具精准和高效特点的机器视觉技术早已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医药、军事等各大行业,在全球“工业4.0”和自动化需求之下,更是取得了高速的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在半导体和电子电器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逐渐步入到成熟阶段。而我国由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进机器视觉技术,起步和应用相对较晚,目前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不过,自2010年开始,我国机器视觉市场逐渐步入成长期,产业发展日益加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7年,国内机器视觉行业市场从10亿元迅速扩大至70亿元规模,市场增速长期维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机器视觉市场,发展潜力正在不断显现。
三大因素驱动产业不断进步
综合以往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国内机器人视觉行业之所以能够出现发展加速期,主要离不开市场资本、技术研发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的促进。
在技术层面上,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力成本低,外加旺盛的市场需求让不少国外企业看好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吸引了大批企业来华建厂,聚集了不少机器视觉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国自身在专利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不错的进展和成果。
据了解,在2003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所涉及的机器视觉年专利上,还只有60件不到,而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机器视觉专利研发开始迎来飞速进步,2017年的专利申请量已经接近700件,截至2018年5月份,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2600件。专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成为了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市场资本上,近年来随着阿里、腾讯等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进入,以及老牌行业企业和一些新创企业的相继发力,将整个行业氛围瞬间炒热了起来。同时,随着机器人、半导体、电子电器等相关产业的火热进行,机器视觉巨大的应用市场和商业化运作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关注和投入。
今年7月份,阿里就发布了搭载机器视觉技术又一新产品“天擎”系统,而机器人视觉公司利珀科技和高视科技也相继获得了5000万的A+轮融资。巨头企业的加码和市场资本的注入成为驱动机器视觉产业前进的重要动力。
最后,在政府政策层面,国家不仅发布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器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对机器人、半导体、电子电器等机器视觉主要下游应用市场给予了引导和支持,还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规划,直接将发展机器视觉写进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中。国家政策的助力为国内机器人视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持续发展还需从这几点出发
虽然在三大因素的驱动之下,我国的机器视觉发展已经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差距还很大,要想持续性的高速发展下去,最后取得实质性的追赶和超越还需要付出进一步的努力。从当前来看,应用领域和技术方面都有一些问题需要攻克。
在应用方面,目前国内机器视觉的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电子电器领域,相对来说侧重点过于过窄,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以及新领域日渐兴起之际,应用领域还需继续拓宽。
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相关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上千之多,但大部分专利都集中在领域应用方面,在技术本身的算法方面较为稀少,而算法的优劣又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因此,在专利研发上还需要回归到算法之上,更加注重技术本身的发展。
此外,比如加强政府对于行业龙头企业、专精企业的培养,行业推动标准秩序建立保证企业有序竞争,企业加强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民族品牌崛起等,都是未来发展机器视觉的必由之路,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国的机器视觉产业才能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