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众多的领军企业已经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安防出身的海康威视,通过多年视频数据积累,快速切入人工智能,传化集团以智慧物流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动力,吉利不断深入智能驾驶领域,确立了以智能化为方向的技术发展道路,饮料大王娃哈哈集团也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一脚跨入机器人产业……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不同的企业在具体的切入人工智能产业有所区别,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公司坐拥海量的数据和计算能力,切入点更靠近基础设施,尤其是在数据资源、算法和云计算等领域;云知声、又拍云这样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企业,从技术支撑进行切入,在语音识别、内容识别等领域不断积累技术优势;而娃哈哈、慈星股份等传统企业借助人工智能,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同花顺、涂鸦智能等公司更多地从硬件产品、应用场景等领域切入。《2017浙商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对浙江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归纳为了两类:
一是供给创造需求。这种路径主要基于基础设施层的迅速进步,技术支撑实现更多拓展,结合应用场景,解决各行业的痛点。其中以云计算平台代表企业阿里巴巴为例,通过开放云计算平台,阿里云的用户获得了人工智能服务的能力,阿里巴巴也继续占据入口这一有利位置,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阿里云ET正是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目前ET具备了在语音识别、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并朝着大数据AI的方向发展。阿里云的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ET电商大脑、ET城市大脑已经在部分行业实际运行了一两年时间,很多应用效果也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