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AI+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落地应用

   2018-10-09 2130
核心提示: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未来,是几乎所有行业的未来。然而,在不同的行业,都会遇到AI的场景化、算法准确度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未来,是几乎所有行业的未来。然而,在不同的行业,都会遇到AI的场景化、算法准确度、解决方案等诸多瓶颈,而唯一能打破瓶颈的就是需求的迫切程度,AI与安防的结合并非偶然,这是趋势使然。因为安防对音视频需求的天生特点,促使了AI落地,必然安防先行。因此AI+安防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应用中,第一批建设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再加上华为、阿里、百度互联网等巨头企业的参与,让行业竞争更为白热化。视频是城市的眼睛,越雪亮、越安全,AI是城市跳动的心脏,是思考的智慧核心。AI+安防在智慧城市中的落地应用成为各家必争之地。

  一、 AI+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落地应用现状

  纵观安防历史,我们经历了这样几个时代:2006年以前的模拟时代,2006-2016年的数字时代,2016年之后的人工智能时代,AI为安防开启了新的纪元。

  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证实AI+安防是如何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亿摄像头,总计存储容量超过400000PB,约1亿块硬盘。传统安防架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捉襟见肘,首先存储成本高昂,未经过结构化原始视频数据占据了大量的硬盘空间;其次数据可读性差,原始视频查找大多需要人工参与;第三取证难度大,在海量的素材中找到敏感录像几乎是灾难性的。智慧城市安防仅靠震慑和取证是不够的,需要在信息采集的同时进行分析,通过“主动布防+主动告警+业务联动”来完善处理链条,提高视频监控的效率。

  在智慧城市中,AI+安防重点的分析对象是人和车,涉及到身份识别和行为识别,这就是智慧城市要解决问题的主线,要通过视频主动分析明确“是谁在做什么事儿”,将违规的行为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并联动预警。

  现阶段,AI技术落地于视频领域,在厂家的积极推进中已进入产业化,感知智能时代已来临。车的识别技术突破后,视频领域又迎来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突破,通过应用于实际场景,引领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

  从平安城市视频监控体系来看,国标联网互联互通的视频专网建设已进入了智能视频网的建设阶段,基于新技术、新规划、新标准,平安城市正式开启4.0时代:智能应用阶段。主要应用包括:

  1.人体分析:人脸识别、体态识别、人体特征提取等;

  2.图像分析:视频质量诊断、视频摘要分析等;

  3.车辆分析:车牌识别、车辆识别、车辆特征提取等;

  4.行为分析:目标跟踪监测、异常行为分析等。

  人是城市的主体,基于“人”的AI应用必是主角。目前人脸识别、人流量统计、人体属性分析等技术已经开始落地应用,其中以人脸识别需求更为旺盛。基于低成本、低功耗、标准化的产品策略,延伸出更多的应用。

  如今正在刮起的AI风之于智能网络摄像机,到底是噱头还是未来,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实用化、体系化、多业务融合,才能让这股风吹得更久,劲儿更大。

  实用化: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各厂家对AI智能的数据宣传,“单画面抓取100个人脸、每帧识别30个人脸,每天1亿人脸建模,支持人脸角度侧脸45°、千亿数据秒级检索、50米外人脸识别、人脸抓取率99.5%、十亿库一秒比对、百亿人/秒人脸识别比对、800路实时视频结构化”,让人充满了对边缘AI的无限遐想。但实际上,能否适应更多的场景,能否稳定实现所宣传的指标,大家心里还是打鼓的。

  体系化:除了个别民用领域之外,前端设备从来没有单独使用的,一定会配合平台实现更为细分的业务,所以智能要成体系,从软件到硬件,从前端到后端,同时配合公安、智慧、政法等业务平台实现大数据的处理。

  多业务融合:好的系统一定是将优势模块进行有效整合,如将智能AI与超星光、热成像技术融合,实现低照或无光下的高精度识别;与声光警戒技术融合,实现主动预警,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模拟人的神经网络,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传统算法的准确性,并且解决传统算法识别种类少、场景受限的问题。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度学习与超星光技术融合,实现超低照度识别

  近几年随着安防产业结构的调整,安防厂家硬件技术的进步和快速推广为AI向安防行业渗透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条件。通过近一两年的探索,一批优秀的安防生产厂家如海康、天地伟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安防行业,并开发出交通卡口、人脸布控、警戒系统、案情分析等多种垂直应用功能。随着各大安防厂家对人工智能持续的产业化应用,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主要形式的安防智能化已呈爆发式增长。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政府类安防监控项目中人工智能功能从无到有,占比扩大。此外从项目形式上看,PPP订单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进,全国范围内的智能化平安城市建设将成为安防行业的重要发力点,AI将成为安防企业下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

  二、AI+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案例解析

  1.AI应用:行人闯红灯

  提起“中国式”过马路,你会想到什么?“凑一堆”就往前走、对机动车“视而不见”、影响城市形象、困扰城市交通的顽疾……

  近日,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营口道交叉口上线的“电子警察”抓拍行人闯红灯系统将这些问题一并解决。这套系统为天津市试运行第一套,此交叉口地处商业区,周边交通流量大,行人无视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但系统上线运行后,行人闯红灯会被抓拍,并被识别出身份,实时上传至行人闯红灯曝光屏进行公告。

  交警部门还将在“行人闯红灯曝光台”显示屏进行公布,其内容为违法者的违法地点、抓拍时间和违法行为的照片,提示当事人尽快接受调查处理。属地交警大队将根据比对出的当事人信息进行告知,当事人现场或前往交警部门接受调查处理,相关信息将会从曝光台撤下。对于不接受调查处理的当事人及多次闯红灯的违法当事人纳入诚信记录。

  这是AI实战落地的典型应用。通过人脸识别摄像机,快速提取人脸特征,生成特征值,同时与数据库中二代身份证的照片进行动态比对,当识别准确率超过90%时,即比对成功,确定闯红灯人员身份,同时联动大屏报警显示,一整套流程无缝连接,以场景为依托,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有力震慑和警示。

  2.实景智慧+AI

  AI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更多地是带动整个视频产品链条的发展,如天地伟业推出的实景指挥系统与AI的融合应用。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地实景智慧系统界面

  视频即地图。系统通过全景拼接摄像机采集360°全景画面,可以覆盖周围几公里的区域,但它不仅仅是看看视频,而是用它当作地图。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对视频画面中的建筑物、道路、重点目标、移动终端、方位方向进行信息标注和动态显示,融合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提供静态标签和动态标签,可快速检索和实时定位。实时推送数据到对应的标签,直接查询区域内的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详细信息(楼层分布、从业人员等),便于应急指挥决策。

  可以高低联动。高点做整体态势分析,联动低点的治安监控、人脸抓拍、车辆识别等,直观、便捷。还可以动定结合,显示单兵的视频和警力的分布,不再通过蹩脚的界面找半天,更利于应急指挥。还具有地名、单位名、乃至楼层的综合查询。可对接移动单兵设备,通过映射GPS坐标,实时显示低点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掌握警员具体信息和现场实况情况,进行警力快速精准调度。

  多维感知:结合人脸布控、车辆卡口等智能分析系统,将重点人员、目标车辆等警情信息在实景指挥系统中直观展示辅助决策,便于领导掌握宏观态势,提高指挥决策效率。与人脸布控、车辆卡口系统的报警比对信息实时联动,可回放警情位置的录像,可快速调看周边低点摄像机,准确围堵。

  三、AI+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与趋势

  1.协同分析,云边融合

  面向各个城市级复杂应用系统,相互难以共享的垂直系统依然存在,但在数据融合走向应用协同的趋势下,视频因其非结构化数据、不间断传输、海量存储、实时响应、动态监控跟踪等特性,需要云计算、结构化智能、大数据存储、物联网等不同技术综合使用,这就是所谓的云边融合。

  随着前端相机清晰度提高、可拍摄距离增大,回传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将全部数据回传云端分析会遇到网络传输压力、实时性要求达不到、准确性降低等问题。“云+边缘”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把AI算力注入边缘,提升AI服务器的响应速度,也大幅降低了网络运营成本。云边结合的趋势下,前端智能芯片迎来更大机会,通过在网络摄像头上添加人工智能芯片,前端摄像头可以实时对视频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

  2.智能下沉,AI普及

  公安部门属于比较高端的市场,但从历史来看,安防应用都是先从政府进行切入,应用成熟之后再往民用方向普及。随着AI成熟度的进一步加强,很多安防产品已经开始逐步下沉到更多细分的民用场景,如社区、学校、工业园区、智能家居等,这也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受益于安防领域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智能安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面对安防视频产品下游的需求,运营服务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趋势是全覆盖、多融合、大共享、深应用。我们概括为ABC,也就是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ABC缺一不可。虽然AI+安防目前在局部上小有成就,但是要做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还有一定差距,AI+安防——智慧之眼,城市之心,未来向好且不可估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18748.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