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智能交通借势崛起 全面普及之路仍有三大障碍

   2018-11-19 2210
核心提示:交通拥堵是全球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交通拥堵顽疾也越发严重。因此,如何解决车多
交通拥堵是全球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交通拥堵“顽疾”也越发严重。因此,如何解决车多路少的供需矛盾、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缓解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主要考验之一。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使得汽车产业走向智能化、网联化道路的趋势愈加凸显。但是,只有智能汽车显然不行,还必须有智能的道路予以支撑。综合道路拥堵、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等各种因素来看,推动智能交通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智能交通加快落地
 
  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纽约每年由于交通拥堵、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各项损失高达约200亿元。可以看出,交通问题无小事,即便是看起来“没什么”的交通拥堵,实则会对经济、生活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因此,促进交通生态变革、改善交通系统弊病,成为了各国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实现商业化应用,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而交通领域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不仅交通工具的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也被提上了日程,智能交通建设落地进一步加快。
 
  目前,智能交通生态发展日渐成熟,自动驾驶、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移动支付、无感支付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与此同时,智能路灯、智能红绿灯、智能加油站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随着智能交通体系的健全、产业生态的完善,道路拥堵等难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地图是智能交通的基石
 
  导航、定位技术的持续发展,推动了电子地图的快速普及。如今,很多司机都已经习惯了利用地图来进行导航,特别是在长途行驶时,电子地图的作用更加突出。那么,在智能交通建设当中,地图又将居于何种地位呢?
 
  对于传统电子地图而言,精准体现地理信息、实时反映路况信息、及时反馈突发事件是其主要应用价值。而在智能交通的诸多环节中,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还是智能基础设施,要想安全运行或发挥更大作用,都必须借助地图来实现。
 
  就拿自动驾驶汽车来说,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初衷之一是为了提升交通安全,而为了保障车辆行驶中的安全,就必须有高精地图来提供支撑。自动驾驶汽车极其依赖于对道路标志、路况及周边环境的实时、精确识别,而高精地图包含大量交通数据,能够作为车载传感器的重要补充,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判断和决策的参考,从而保障安全行驶。
 
  全面普及仍面临多重障碍
 
  当前,高精地图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智能红绿灯等智能交通产品也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各个城市开始落地。不过,智能交通领域在实现全面普及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障碍,有待予以克服。
 
  首先,是资金问题。无论是基础的监控设备、信号设备等硬件,还是交通管理系统等软件,采购价格都不低。如果是智能化升级后的软硬件,价格还要更为高昂。对于经费有限的交通部门而言,实现智能交通全覆盖部署并不容易。
 
  其次,是产品问题。由于智能交通产业链还在完善当中,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仍待持续升级,部分跟风入局的企业不具备技术实力,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并不过关,自然也就影响到了交通管理部门的采购、应用决心。
 
  最后,是成本问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投入应用的智能产品无法发挥真实作用,那无疑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合理控制资金、管理成本,许多城市都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因此,智能交通的全面普及等不得,也急不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1918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