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人脸识别风口背后 你的脸8块都不值

   2019-05-14 1950
核心提示:人脸识别是基于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相比较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非接触性等特点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脸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相比较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非接触性等特点,可以给使用者良好的使用体验。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国人脸识别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大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推出自己的人脸识别服务,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人脸识别有必要全领域开花吗?
 
  人脸识别技术具备自然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该技术与人类进行个体识别的方式相同或类似,因此显得简单直接,容易被人们所接受。2017年,9月,苹果发布了iPhoneX,该手机采用了3D人脸识别,就如同2013年苹果打开了指纹识别的大门一样,这次苹果打开了人脸识别的大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写照,两年时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脸识别落地应用。常见的有人脸识别门禁,人脸识别打卡,少见的有人脸识别厕纸,人脸识别公交站、智慧跑道等等。
 
  人脸识别的火热使各种企业的心都火热了起来,各种公司处于不同的业务需求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人脸识别应用,采集人脸识别数据,甚至于没有相关业务的公司也对人脸识别数据伸出来黑手。
 
  2018年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100款APP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报告中提到10款APP对可识别生物信息进行收集却未向用户明确重点告知,涉嫌过度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美图秀秀作为典型案例遭到了“点名”。众所周知,美图秀秀是一款专做美颜的APP,其业务并不涉及任何生物识别信息,为什么它要收集这些信息呢?
 
  人脸识别数据是个人生理特性的直接体现并对应,不同于密码,如果密码泄露,我们可以换一个密码,但是人脸识别数据一旦泄露、丢失我们可没有办法换一张脸。
 
  鉴于现在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以及各大金融机构开始使用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认证手段,支付宝、微信相继推出“刷脸支付”,我们不禁想问一句,人脸识别虽好,但是需不需要如此广泛的使用?将自己的人脸识别数据同时使用于取纸巾和支付真的没问题吗?
 
  现有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集合,想要设备认准每个人的脸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算法。当然了,一个好的算法不可能从天而降,除了需要算法工程师爆肝工作之外还需要大量的数据做训练集,给算法当“养料”,“养料”的质量和数量可以极大地影响一个算法的优劣。
 
  “养料”是怎么来的呢?今年3月,IBM被爆出使用互联网上的照片作为人脸识别的“养料”,其中包含了Flickr上近100万张照片,此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一些法律专家对媒体表示,这不仅仅是对数百万人肖像权和隐私权的侵犯,它还加重了人们对面部识别技术的担忧,也许有一天执法部门会让它“双手沾满鲜血”。
 
  除了IBM还有不少人脸识别公司采取了相似的做法,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人脸识别公司EverAI就是其中一家,有人估计其数据库大约含有130亿张图片。值得注意的是,EverAI在转型做人脸识别之前的主打APP是一款照片应用程序,而美图秀秀也是一款照片应用。
 
  国外的情况不太乐观,那么国内的情况怎么样呢?毕竟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不落后与美国,而且总是在各种评测中摘得桂冠。据记者了解,国内情况有之过而无不及。
 
  某算法公司前员工向移动支付网爆料,人脸识别数据买卖已经成为行业内部人尽皆知却心照不宣的秘密。在2016年的时候国内人脸照片被炒到了30元一对,一对包括正脸和侧脸照片;2017年这个价格跌倒了8元;2018年开始进入了人脸识别数据定制化时代,只有其他人种的人脸识别数据可以卖的上价钱,至于国人的人脸照片已经一文不值。
 
  去年11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公布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结果,来自中国的企业和研究院包揽了前五名,依图科技的算法占领了第一名第二名,商汤科技的算法摘得第三名和第四名,旷视科技排名第八。
 
  对人脸识别的担忧和争论
 
  前文我们提到过,人脸识别优点是非强制性和非接触性,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而其他多数生物识别技术都需要通过个体与设备接触来提取,同时人脸识别技术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个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几乎都需要个体配合才能完成其生物特征的提取。
 
  这两个特性可以给用户带来优秀的使用体验,但这两个特性也意味着人们的人脸数据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集,这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
 
  人脸和其他身份认证手段不同,国外有人脸识别专家表示:你可以删除cookies,可以修改浏览器设置,可以把手机忘家里,但你不能删除你的脸,你不能把它忘家里。这意味着,如果人脸识别技术在全行业开花结果,无论你走到哪,都会被进行“身份认证”。
 
  人群中的人脸识别
 
  数据安全以及相应的风险是争论的另外一个焦点。人脸识别的多行业使用、全行业开花的势头意味着我们的人脸照片会出现在各个公司的数据库中,但是这些数据库是否安全我们无法得知。今年2月,印度Aadhaar生物识别数据库信息再次泄露,影响人数或超过670万,Aadhaar是印度政府建立的全球生物识别数据库,几乎已经收集所有12亿公民的数字识别记录,包括对指纹和眼球的扫描,而这并不是该数据库的*次泄露,在2017年5月、11月,2018年3月都发生了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
 
  美国网络安全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有人出售美国人脸数据库,但只是时间的问题。人脸数据一旦泄露极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欺诈,有的公司还致力于“合成”人脸,人脸数据的滥用无疑会给这种危险的做法带来帮助。
 
  现在,美国各大科技公司和立法人员已经开始对人脸识别监管开始进行讨论。微软CEO纳德拉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现在是科技行业中的“狂野西部”,呼吁对人工智能软件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使用进行限制,并希望美国政府可以对此加强监管,而且在近日,微软拒绝了美国加州一家执法机构要求在警官的汽车和身体摄像头中安装面部识别技术的请求。
 
  关于备受争议的亚马逊人脸识别系统Rekognition,媒体消息称亚马逊股东将于下个月22号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将决定是否禁止向政府出售该人脸识别系统,直到公司证明它不会损害人们的权利为止。
 
  美国纽约、华盛顿都有议员提出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监管法案,两个法案分别要求人脸识别“透明化”、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等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20396.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