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看看喂什么
毋庸置疑,母乳是孩子最好的天然食物。母乳富含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及较多的酶和抗体,最适合孩子的生长需要,而且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适当,容易消化、吸收。而配方奶厂商目前还无法复制母乳中的独特成分,如抗体。
哺乳时的亲子互动还可以增进母婴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发育,这是任何高端奶粉和奶瓶都无法替代的。
母乳中含有7%乳糖,而奶粉中通常会额外添加蔗糖,乳糖和蔗糖都可以被口腔中的致龋菌分解产酸,导致牙齿硬组织的流失而发生龋齿,但是蔗糖的致龋性高于乳糖,因此相对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可以减少乳牙患龋的危险。除了上述的种种优点之外,母乳喂养还方便、卫生、安全、经济,绝对是婴儿食物的不二选择。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六个月之内最好纯母乳喂养,然后开始逐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直到婴儿满一周岁,推荐自然离乳。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
1、宝贝长牙后断不断奶?
虽然有的孩子长牙后偶尔会咬伤妈妈的乳头,给妈妈带来痛苦,也不建议戒掉母乳。妈妈可以在哺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不要咬自己,也可以把母乳挤到奶瓶中再进行喂养。
2、如何添加辅食?
其次,我们看怎么喂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通常每24小时吃8-12次奶,当他们长大一些后,两餐间的时间会加长。提倡按需哺乳,但是持续的少食多餐和不停吃奶是需要干预的,请联系儿保科医生。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不能让孩子含着乳头或奶嘴入睡(即奶睡)。
众所周知,唾液可以冲刷牙面上的食物残渣,还可以缓冲口腔酸碱值,促进牙齿再矿化,具有保护牙齿的作用。而睡眠期间唾液的分泌会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会大大降低。加上夜间喂奶后婴幼儿直接入睡,不能清洁口腔,因此,奶睡和夜间频繁喂奶(即夜奶)会使乳牙浸泡在母乳中,严重腐蚀脆弱的乳牙,很容易导致龋齿。
为了预防龋病,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婴儿长牙后断奶睡和夜奶,并在喂奶后再喂些白开水,冲掉附着于口腔粘膜和乳牙上的奶垢,以减少发生龋病的机会。如孩子仍有吸吮要求,可以用安抚奶嘴而非奶瓶。
01喂奶姿势很重要
婴儿出生时,下颌处于相对后缩位置。母乳喂养,婴儿的下颌可以得到合适的功能刺激,其下颌位置也会自然向前调整,有利于下颌的生长发育。建议妈妈坐姿哺乳,左右轮换。
使用奶瓶喂养,妈妈应该环抱婴儿,并扶住他的头部,让他取半坐位,不要平躺吃奶,以免增加窒息或罹患中耳炎的风险。让配方奶没过瓶颈,完全充满奶嘴,防止婴儿吃奶时吸入空气。家长扶着奶瓶,奶瓶与面部成90度角,且不能压住宝贝的前牙。奶瓶放置过高,瓶口压迫上颌和上唇,导致上颌发育受阻,下颌过度前伸,形成反(牙合,he),俗称地包天,严重者可以能形成月牙形脸;过低,瓶口压迫下颌和下唇,久之,下颌发育受阻,上颌前伸,形成上前牙前突。
同理也不能让婴儿自己抱着奶瓶喝奶,以免造成颌面部的发育异常。另外,使用奶瓶喂养应该选用适合婴儿年龄的奶嘴,孔洞大小以奶瓶倒置时奶汁一滴一滴地滴出为宜。要避免孔洞太大,奶液不需要吸吮就流出来,这样会使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下颌前伸运动不足,下颌骨发育不充分,形成下巴后缩畸形(俗称小下巴),牙齿萌出间隙不足,导致错(牙合,he)畸形;同时也要避免孔洞过小,以免婴儿在吸吮时很费力,不得不拼命地将下颌往前伸,这样时间久了,会造成下颌前突和反(牙合,he)。
从一岁开始鼓励孩子使用杯子喝水、喝奶,特别是喝含糖饮料(包括自制水果水、蜂蜜、鲜榨果汁等)时,一岁半停止使用奶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龋病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孩子颌面部的发育。因为奶瓶喂养时,奶瓶中的饮品与牙齿接触的时间远长于用汤匙和杯子喂食,如奶瓶中的饮品含糖,则很容易患龋。所以,奶瓶中应该只盛水或配方奶,而不要把其他含糖饮料(包括鲜榨果汁、加糖牛奶)放入奶瓶中喂给婴幼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婴幼儿含着装有配方奶或其他含糖饮料的奶瓶到处走或作为安慰剂,尤其是睡觉时。
02有些行为一定要避免
如把食物嚼烂后喂孩子,或亲吻孩子的嘴巴,与孩子共用餐具,把奶嘴或勺子等放到自己口中试温,用嘴吹宝宝的牛奶、菜、汤等。如果妈妈等养护人有龋齿,这些喂养习惯就会把其口腔中的致病菌(包括致龋菌)通过唾液传播给孩子,越早将致龋菌传播给孩子,孩子就越容易发生龋病。宝宝的餐具、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等,用完后应该立即消毒;玩具也要经常消毒除菌。
除了喂奶后或餐后要给宝贝喂些白开水外,妈妈应该清洁孩子的牙齿和口腔,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晚上睡前的清洁更重要。
想让宝贝牙齿健康洁白,面型端正,茁壮成长,从正确的喂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