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锁具行业信息中心发布《2019中国智能门锁半年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智能锁全行业产销量为760万套,较去年同期800万套下滑了5%左右,行业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中国智能门锁产业已经步入到了第二阶段发展的初期,产业格局从粗放式简单竞争,开始转向从品牌、产品、质量、服务、渠道等多维度、综合性、粗细化的发展方式,特别是互联网、家电等跨业巨头的深度参与,更是加剧了这一方式发展的速度,在2019年上半年显现的非常明显。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受2018年诸多事件影响,2019年前三个月智能门锁产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瓶颈期,产销量同比2018年影响非常大,出现了小幅下滑。第二季度随着各大企业逐渐调整过来,产、销量开始直接上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总体上看,2019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门锁产销量在760万套左右,同比2018年有小幅下滑,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预计2019年度全年的产销量超过2018年全年的产销量是大概率的事件。
下滑原因:受安全性等负面新闻影响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在去年发布智能门锁消费提示称,经风险监测发现,搭载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安全风险较高,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监管局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的原因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智能门锁产品在远程开锁和人脸识别方面风险较高在感应卡识别开锁方面隐患较多;在密码逻辑安全、抗电磁干扰、指纹识别等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隐患。
其次,安全事故频发,2017年9月,央视一则关于“专业黑客模拟攻击智能门锁、电子摄像头等智能家居产品”的新闻不仅引起了用户的担忧,也引起了不少行业人士的关注。今年5月的永康门博会,一个女人拿着一个被称为特斯拉的“黑盒子”连破了好几把智能锁。
智能门锁如何走进用户心里?
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能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目前行业内也尚未正式出台相关标准,产销量的下滑也给企业敲醒了警钟,智能门锁究竟如何走进用户心理?也许在识别技术、联网技术、品牌推广以及标准建立得到一点启示。
1、生物识别技术:3D人脸识别技术依然热门,虹膜识别技术是趋势
作为智能门锁技术最关键,也是用户最关注的部分,生物识别技术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进行更新。目前最热门的3D人脸识别,技术趋于成熟,3D人脸识别所采用的主动光方案,可减少环境光变化对人脸检测和识别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能够进一步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虹膜识别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虹膜识别的技术难度更高,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生产成本较高,且对识别距离的要求较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进入普通消费市场,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需要高度保密的领域。未来,为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行业在研发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还需不断进步。在识别方式上,以信息采集为例,指纹识别一旦手上沾染杂质或有损伤,就会影响信息的采集和比对效果。人脸识别在采集信息时会受面部遮挡物、光照、表情、相机角度、年龄变化等外界环境和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也告诉我们,未来用户必将趋向于具备生产能力、自主算法的企业。
2、联网技术:信息采集的监督管理
报告指出,联网技术在上半年已经逐渐成为智能门锁的标配技术,无论在高端智能门锁还是中、低端智能门锁,联网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主流,蓝牙技术、WIFI联网技术应用占据着绝对主流的地位,联网所采集到的用户信息如何不被盗用,企业是否需要与公安部门合作上传采集到的用户信息,起到实时监管的作用,这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3、品牌竞争:不能一味打价格战
智能锁行业才刚刚起步,有的厂家就卖出白菜价,有的厂家已经把智能锁价格压到了199元,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低的价格,指纹、密码、卡片、钥匙等开启方式一应俱全;甚至有的企业还提供299元的APP版智能锁。且不说一分钱一分货,产品模仿、抄袭逐渐成为风气,误导消费者,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品牌的竞争不能一味打价格战,单纯在市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并不是行业发展的意义所在。
4、参与标准建立:抓住话语权
随着国内消费的不断升级,智能门锁开始从B端走向C端市场。智能门锁市场人气火爆,很多年轻消费者也认可这类新兴科技产品,但受制于厂商之间存在的技术和功能差别,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能等问题仍然抱有疑虑。而快速出台智能门锁团体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企业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有具有积极意义。
重塑行业格局,智能门锁必将迎来千亿市场
国内调研机构预测的2020年智能门锁市场规模预计可达3500万套的数据,让智能门锁有着雄厚的市场基础,只等着爆发的那一天,这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短期内,智能门锁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目前,整个智能门锁行业拥有2000+企业,市场足够大。技术成熟,发布相应标准,届时会淘汰掉一批企业,整个智能门锁产业开始由资金导向转为技术、产品导向,产品竞争步入正轨,头部品牌会逐渐形成,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