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纹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是由波长、频率以及强度等百余种特征维度组成的生物特征,具有稳定性、可测量性、唯一性等特点,因此,保证声纹采集、存储、调用全过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实际分析中,声纹可通过波形图和语谱图进行展现,不同人的声音在语谱图中共振峰的分布情况不同。无论讲话者是故意模仿他人声音和语气,还是耳语轻声讲话,即使模仿得惟妙惟肖,其声纹却始终相同。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公安部颁布《安防声纹确认应用算法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声纹识别正是通过比对两段语音的说话人在相同音素上的发声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近年来,声纹识别受益于技术、政策驱动和用户认识观念和使用习惯的变化,不断取得突破,中科院声学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已研制成功各具特色的声纹识别系统,大批AI创企也在声纹识别领域进行布局。
在C端,语音识别技术帮助声纹识别技术快速完成用户教育,如声纹识别应用在智能手机助理、智能音箱、智能客服等生活服务场景,并提供相应服务;在G端,由于声音资料是法定的刑事证据之一,其作为证据其真实性与有效性必须通过声纹识别技术来证实,声纹识别被广泛应用于民事纠纷、刑事案件等诉讼环节,切合实战需求的声纹应用系统还能在电信诈骗、恐吓勒索等虚拟空间的案件里发挥重大作用。
不难发现,声纹识别技术能够为公安行业带来以往战法的突破,为案件侦破过程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目前,许多国家都己把声纹鉴定作为辨认不法分子的重要手段,其原因在于声纹鉴定涉及生理学、语音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包括听辨、图谱分析、定量分析和综合判断4个部分,能为确定案件性质、提供破案线索、印证其他证据、话者同一认定起到重要或决定性作用。
声纹识别技术的应用是传统侦查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在我国,公安部声纹库的建设工作是我国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公安机关均在努力提升声纹信息的实战应用效能。如:
孝感市公安机关利用声纹数据库资源,建立案件声纹数据比对模型,及时发现嫌疑对象,精准实施抓捕;
茂名市公安局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人口普查,采集村居适龄人员声纹信息,主动发现涉诈线索;
山东公安采集和共享已发案件诈骗分子声纹资源,搭建四类诈骗语义模板,实现对高危涉诈人员的来电预警。
结语: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声纹识别已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能够支撑大体量声纹库的建立,为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侦破重大、疑难案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未来,声纹识别和声纹大数据技术将持续助力构建和强化安全的社会公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