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让人痛心的数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6位医务人员不幸逝世,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
2月13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随着疫情扩散,各地医疗物资需求激增,最紧缺的是医用防护服。春节期间,进口防护服和库存防护服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防护服供应主要以国内为主。工信部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力度增产扩能;2,做好供需对接,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所需;3,加强调拨全流程控制,确保重点医疗物资全程可控,按时抵达。
医用防护服产量已经从1月28日的0.87万套上升到2月4日的3.16万套,但仍难满足当前的防疫救治需求。2月7日湖北对防护服的最低需求是5.94万套,总供应有4.85万套,还有1.1万的缺口。
最新数据来自2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透露,国内已有超过60%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企业开工复产,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超过4万套。然而,距离这4万套产能投入一线使用,仍有一定时间。
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防护服产能较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缺口。河南省为我国防护服生产制造最大的省份,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37.5%;湖北省约占12.5%,安徽省约占10.0%。由于春节员工放假、企业停工停产、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防护服产能较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缺口。经过调整,我国防护服企业正逐渐恢复生产,我国部分防护服企业生产情况见下图。
针对医用防护服仍然短缺的现状,已经多家服装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转产“防护服”,同时加班加点努力提升产能。工信部官网也在2月9日发布了《医用防护服生产用压条机信息征集倡议书》,称医用防护服产量上升,但仍难满足当前的防疫救治需求,其中,缺少压条机(又称热风缝口密封机、贴条机、热封机)是制约增产扩能的瓶颈。
全套的防护服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让自己的任何一寸皮肤暴露在空气当中。一个护目镜,两个口罩,三层衣服,两层手套,两个鞋套……隔离服刚穿上,就觉得非常的闷,坐着一动不动就已经出了满身汗,而这些医护人员要穿上这样全副武装的衣服,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可以说非常的不容易。
在开着暖气的病房内,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之中,贴身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浸透,头部的汗水也时不时地流进眼睛内却无法擦拭,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据媒体报道,由于医院的防护服等资源紧缺,而防护服又无法重复使用,为了节省,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基本都是坚持不喝水、不上厕所,直到交接班了才将防护装备脱下。此时的他们,身上衣服湿透,好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两双橡胶手套内的双手,经过汗水几个小时的浸泡,也已经发白,都出现了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