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车间里,崭新的3台口罩拉片机和40多台点焊机一字排开,60多名头戴防护帽、身穿防护服的工人有的在调机器,有的在出片子,有的在订耳带,有的在分拣塑封,有的在打包装箱,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目前,一条生产线一小时生产口罩9000片,一天保守计算10万片,现在投产了三条生产线。”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内,商洛康利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17天时间,一个工厂从无到有,从投产到产品问世,我们也做了一辈子工厂了,头一次遇到这种办厂的节奏、投产的速度。
至此,陕南口罩紧缺现状有望“破局”。
疫情突然而至,口罩出现“一罩难求”的尴尬。在商洛,2月初疫情最严重期间,相关部门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资源,也只采购到3万只一次性防护口罩。商洛市区只能采取市民电话预约、凭身份证购买方式,每人每天最多3只。而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值班人员,一周才能换一次口罩。
这一困境,对口帮扶的江苏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多方奔走,商洛康利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落地了。
为什么短短17天,这一项目就能落地并投产呢?这其中,着实是苏陕两地干部紧密协作,紧锣密鼓的安排,从原材料到销售端,想尽办法为企业解决各种担忧,吃下“定心丸”。
2天证照完成,8天产品下线,10天通过检验检测。这样的速度,离不开苏陕两地的共同努力。为承接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商州早在2018年就出台《招商引资十条承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土地、厂房、用工、税费、水电、物流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区委书记的暖心金句“给你们吃颗定心丸,来商州就要赚钱,这样贫困户才跟着收益”,最令企业意外的是,区长主动提出“只要质量过硬,全区医院、药房优先使用你们的产品”;苏陕两地干部当好“五星级店小二”,通过“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完成立项、注册、环评、开户、外贸备案等前期手续,解决入园电力、食宿、物业、用工等问题。从3月16日签约到3月25日试生产,短短十天跑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新速度。
受疫情影响,制作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的市场行情一路水涨船高,市场价从疫情前不到2万元/吨一下子飙升到50万元/吨。“为保障项目早日达产,发挥效益,帮助我们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阻击战,恳请支援供应项目开班急需的熔喷布”,面对受援地的求助,江苏省工信厅和江苏省前方工作队的主要领导没有一丝犹豫,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协调了4吨熔喷布,并且做到与江苏本地保供企业质量一样、价格一样、交付速度一样,解决了新生企业的燃眉之急。3月28日,满载着4吨熔喷布,从连云港柏德实业有限公司星夜兼程赶到陕西商州,口罩原材料缺的难题解决了。“我们的干部太有担当了。”该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只要能赚钱,商洛也是家。”该公司负责人说,3月14日,3名高管从江苏陆续来到商洛市商州区后,就吃住在园区,宿舍-车间两点一线,昼夜两班倒、停人不停车。“一片口罩2块钱,一条线一天最少就是20万元,抢抓机遇,时不我待。”他说,企业是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就去哪里。在这里,经过这几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苏陕观念互鉴、产业互补、资金互通、社会互动已成为常态。来了后,用工不存在难度,很快就上岗了。
员工刘芳茶,是附近桐木沟村的贫困户,经帮扶干部介绍来打工,每天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还有加班费,现在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目前,该企业已安置劳动力90人,其中贫困户占1/3,人均收入160元/天。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一次性防护口罩1亿片,可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4000万元,还带动200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目前,公司业务在国内,产品主要面向北京、上海等地;下一步,将聚焦欧美地区,加快办理出口资质,开拓国际市场”企业负责人自信满满。据介绍,企业在口罩生产基础上,将尽快启动二期建设,建成熔喷布、PVC保鲜薄膜等生产线,早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以适应未来医疗市场需求。
同道者相益,同心者相济。陕南最大一次性防护口罩生产企业的落地,是苏陕两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战略机遇,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产业帮扶、培育内生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记者 赵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