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都是儿童发生意外的高发期。特别是进入暑期,有的孩子喜欢结伴下河塘玩水,有的则私自跑入楼顶、铁道进行嬉耍,还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针对暑期儿童监管的现实难题,各方还需形成合力,织好健康成长的“防护网”。
加强“熊孩子”心理教育。如今,互联网充斥着一些畸形文化,例如,饭圈文化、金钱文化,不仅给当代青少年树立不良榜样,也给未来的成长埋下“危险”的种子。因此,在网络环境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一些崇洋媚俗、金钱至上等低俗内容的整治与清除,坚决打击和处理一批恶意传播扭曲价值观的自媒体、平台,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互联网的经营,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家庭要切实履行好教育主体责任,持续做好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共同守护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强“熊孩子”安全教育。进入暑期以来,全国各地已先后发生多起儿童溺亡事故。面对一条条幼小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我们要认真吸取血的教训,主动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做好防溺水、防触电、防火灾、放高坠等安全常识的普及,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坚决杜绝溺毙事故的再发生。同时,家长们也要警惕“熊孩子”的“好奇心”作祟,坚决防止在有车通行的铁道上摆放石头、在高层建筑的楼顶、护栏嬉戏打闹等危险动作,以敏感、负责的态度做好暑期青少年的安全教育,真正打好安全“预防针”,提高安全“免疫力”。
加强"熊孩子”日常监管。教育是基础,监管才是关键。对于大多数的家长而言,“说到”易,“做到”难。据统计,每年暑期旅途,因为监管人的一时疏忽,在搭乘高铁、火车时,就曾发生过多起幼儿走丢走失或跌入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缝隙问题。尽管这些事情最终都有惊无险,但作为监管人的家长,决不能抱有一丝侥幸,主动放松对动态条件下的儿童“安全绳”,更不能当“低头族”,做“放牛人”,在青少年安全监管上“三心二意”。
相信,在全社会的参与和共识下,通过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与日常监管的多管齐下,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守护将更有保障,成长也能更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