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刻进DNA的一句话是"多喝热水",现在又加了一句是"戴好口罩"。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口罩一时间成为最抢手的“年货”,口罩再次步入了民众的视野。但你可能不曾想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物品,也有着“精彩”的前世今生。
古老口罩的记载
最早的口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代人都认为天神、上帝的神圣不可侵犯,其中崇尚拜火教的波斯人认为火是圣洁的,而平民的气息不纯洁,因此在进行祭祀仪式时,祭司会用布遮住脸,防止飞沫沾污圣火。
对呼吸防护的意识
谁也想不到口罩的前世竟是动物的膀胱。罗马帝国时期,科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提出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类口罩物”,即动物膀胱口罩。
图片源于网络
他目睹矿工们工作的环境,想到有害的粉尘、硫化物等毒素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提出了用动物的膀胱来捂住口鼻的设想,这是最早有记载的口罩雏形,也是人类有了防护呼吸道意识的源头。
除此外,中国也有类似的口罩的物品。在十三世纪左右,中国元代宫殿内为皇帝烹饪的厨师和端饭的使者都需要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丝巾捂住口鼻,以此避免其口气污染了御食。
图片源于网络
在《马克·波罗游记》中提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也成了世界上最早对口罩进行的文字记载,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口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口罩今生的演变
疫情笼罩下的产物:鸟嘴口罩
十四世纪起,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卷席欧洲,夺走了2500万人的性命。
当时西方医学界均认为霍乱、黑死病等传染病都是由空气中的“瘴气”产生的,所以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人们也发挥出了独有的智慧。
一些医生在诊断呼吸疾病的时候会佩戴一个类似鸟嘴的面具,将香料或者药物放置其中,起到过滤、消毒的作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鸟嘴面具”都充当了口罩一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病的传播。但在当时,鸟嘴面具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佩戴,仅提供给医生使用,因此有了“鸟嘴医生”的说法。
被记载的首款医用口罩:米库里兹氏口罩
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齐发现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从而认为医护人员讲话时所带菌的唾液会导致患者的伤口感染。189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弗鲁格通过实验证明,医护人员在手术中交谈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发炎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德国外科医学家米库里兹提出: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时,应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
“一块纱布+两根绳”形态的口罩被称为“米库里兹氏口罩”,是现代意义上有记载的首款医用口罩。自此以后,“戴口罩”成为了医护人员的标准形象。
控制哈尔滨鼠疫的法宝:伍氏口罩
1910年10月,烈性传染病——肺鼠疫在哈尔滨爆发,身为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的伍连德来到当地后深入排查鼠疫的传播途径,发现导致肺鼠疫快速传播的源头就是飞沫传染。
在此期间,他发明了一种新式口罩: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收药棉,这个制作简单、造价低廉的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其出现有效遏制了肺鼠疫的传播途径,为防控鼠疫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席卷5省6市的世纪灾难在4个月后宣告终结。
西班牙大流感:促使口罩大众化
1918年,为期两年的西班牙大流行卷席全球。经过3轮的传播导致全球超过30%的人口被感染,造成了至少5000万人的死亡。
在疫病蔓延期间,各国政府开始要求民众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从这个事情开始,口罩被广泛运用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措施当中,从医护人员的“标配”走向了普通大众的生活。
现代口罩的科学进化
1960年代,无纺布口罩技术诞生;1970年美国颁布《职业健康法》,同时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这些各种健康措施的出台有力推动了现代口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如今,口罩的贴合度、过滤效果、舒适性、便捷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人们对于防护呼吸道的认识也不断提升,除了医用的外科口罩外,还延伸出了普通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具等多个细分的功能口罩,同时在医院、食品加工厂、在矿井……已然能随处可见口罩的身影。
这不仅是一个口罩的进化史,其背后折射出来的更多的是人类对于防护呼吸道、与病毒抗争和医学卫生发展的进步阶梯。
病毒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不会消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卷土重来。
我们能做的仅是不要放松警惕,特别是在春季流感高发期,出门戴好口罩仍然是最基本的防护手段之一,愿我们都能够自由畅快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