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来袭
请收好这份
高温防护指南
据气象部门预报
未来一段时间
全省多地进入持续性高温天气
温馨提醒
警惕高温热浪可能带来的危害
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指的是气温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
小贴士
▶
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 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会带来哪些健康影响
1.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
小贴士
▶
(1)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
小贴士
▶
(2)热衰竭。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
小贴士
▶
(3)热射病。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及以上。
2.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3.引发严重肺部疾病。
4.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
5.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
6.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
重点人群有哪些
1.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
2.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
3.户外作业人员,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
一般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1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开窗通风,使用降温设备、除湿或加湿设备等保持室内适宜的的温度和湿度。
(2)减少太阳直射。关闭朝阳的窗户或使用遮阳帘、窗帘等遮挡阳光直射。
(3)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使用。关掉不必要的灯和易产热的电器设备。
2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1)减少外出。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2)注意防晒。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3)在阴凉处活动。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
(4)减少体力消耗。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
3
关注身体健康
(1)准备防暑降温药品。根据自身需求准备适量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
(2)注意调节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3)关注体温变化。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冰毛巾等进行物理降温。
(4)关注不适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情况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解开衣扣,补充水分;若出现肌肉痉挛,应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并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重点人群如何做好加强防护
重点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可做好下列加强防护措施:
1. 敏感人群
(1)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鼓励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
(2)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避免饮用含糖量过多的饮品。
(3)保持沟通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帮助与照顾。
2.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1)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及时咨询医生。
(2)减少运动。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3)适当补充电解质。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及时咨询医生。
(4)保持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3. 户外作业人员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200~300mL),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
(2)保持凉爽。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3)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定时休息,采取轮班制度等。
(4)预防职业性中暑。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减轻劳动强度,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刻进行处理或及时就医。
• end •
原标题:《热浪来袭!请收好这份高温防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