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
被称为“不转移的肺癌”作业时要戴上防尘口罩
据了解,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80%以上,同时也是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被称之为“不转移的肺癌”,以矽肺居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2月6日,榆林市卫生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某石英砂厂使用石英矿石为原料生产石英砂,车间的除尘设施不到位,工人加料、包装均为手工操作。2011年,该厂40多名工人解聘时进行粉尘作业离岗体检,发现并确诊了9名矽肺病人。职防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了粉尘检测,发现多个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多倍。经多方督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得到了保障。
对于如何预防,榆林市第三医院办公室主任张星魁说,预防职业性尘肺病须遵守“四做到”:一是上岗前劳动者要做到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劳动者要做到作业时坚持佩戴防尘口罩和使用其他劳动保护用品;三是用工单位要做到及时为劳动者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四是用工单位要做到开展上岗前和定期的尘肺病防治知识培训。
张星魁还表示,由于缺乏对职业病防治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很多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在作业时不知不觉被职业病侵袭。对此,他建议务工人员上岗时要做到“五注意”:注意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遵守生产操作规程;确保防尘设施正常运行;坚持佩戴防尘口罩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工间就餐应脱去工作服,洗手、漱口。下班应做到四点:防护设施运行做好交接;换洗工作服;洗澡;维护好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性苯中毒
易诱发各类白血病 应站上风侧 佩戴防毒面具
另一种职业病——职业性苯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是重点防治职业病之一。据了解,苯是一种带有芳香味的有机溶剂,应用行业广泛,苯的急性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症状,慢性则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如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榆林市卫生局工作人员黄尧说,苯中毒多发生在机械制造业、涂料生产、家具制造、皮革、箱包、包装、房屋装修等行业。据他介绍,“曾经有一个年轻小伙在工厂从事喷漆工作2年,出现头晕、乏力、全身皮肤多处淤血、淤斑,企业安排其到职防机构申请职业病体检,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艰难维权,才享受到了相应工伤待遇。”对此,黄尧建议,预防急、慢性苯中毒,必须要坚持“8个做到”:劳动者应做到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遵守操作规程,作业时站上风侧;作业时佩戴防毒面罩、工作服和手套;禁用香蕉水洗手;下班后在单位及时更换衣物、洗澡,去除体表(皮肤、头发等)附着的有害颗粒,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中;用工企业应做到组织岗前、在岗、离岗时苯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组织开展苯中毒防护知识培训;为涉苯岗位安装抽风排毒设施。
对于已经得急性苯中毒的人群,他建议,应迅速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衣服,温水清洗皮肤,吸氧,送综合医院救治;慢性苯中毒者,须换岗,调离苯作业岗位,进行对症综合治疗。
噪声聋
发病率明显增加 噪声环境下作业须戴耳塞
由于榆林市机械行业众多,噪声是该行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卫生部门对接触噪声作业环境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后初步统计,出现听力异常的劳动者比例较高,发病率明显增加。
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大夫朱冠男说,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用工企业在厂房设计时应注意将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避免联合厂房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危害,工作中要保证防噪声设施的正常运转;合理设置工作流程,缩短接触噪声时间,适当延长工间休息时间;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劳动者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噪声环境下作业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急性硫化氢中毒
易导致“电击样”死亡 进入场所须先强制通风
曹先生曾是污水处理厂的一名技术人员,2012年7月,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污水池进行排水泵维修,突然大量腐败臭蛋味气体伴随污水涌入污水池中,身体好像遭到闪电一击,晕倒在池中。工友陈某等3人,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仓促救援,导致4人先后中毒,原因为急性硫化氢中毒导致“电击样”死亡。
据了解,硫化氢是具有腐败臭蛋味的气体。污水处理池、下水道、蓄粪池、井底等场所常聚集。榆林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大夫彭彦才说,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一般发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前,须先强制性通风,检测空气确认安全;入罐(池)作业,应佩戴供氧式呼吸器、系安全绳、专人监护;遇中毒紧急情况发生时,先做好防护方能参加救援;加强培训,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危险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涉及硫化氢作业的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