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请听安仔为大家一一道来。
1高温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如能量代谢、水盐代谢紊乱,内分泌、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以及视觉器官生理功能的改变。
2高温可引起急性热致病(中暑)、慢性热致病。
3有的高温作业可引发中毒,例如刷洗储油罐,罐内温度高达50℃以上,油气浓度高,急、慢性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主要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保健措施三种。
技术措施
(1)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4)按照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1次。
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病和严重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调离。
(2)合理供应含盐饮料,补充盐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加强高温作业工人的营养。因高温作业时机体代谢加强,营养素消耗增加,所以要加强补充营养,同时注意饮食制度。主食不宜放在工作时间内进食,在未上班前有足够的饮食量,主要膳食应放在工作后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给予。
(4)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根据工艺过程安排作息制度,在8小时劳动过程中,为减少生理反应的紧张程度,可采取小轮班制度,缩短持续劳动时间,做到勤轮换。要创造良好的休息场所,要求休息室内有隔热设备,且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一般在30℃以下为宜。
(5)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此外,应按作业需要不同,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和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发现有中暑先兆症状时,要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凉水毛巾擦身或凉水冲淋,帮助散热。同时饮用清凉饮料,服用防暑药物。若病人出现高热、抽搐或神志不清等情况,应及时请医务人员诊治或急送附近医疗机构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