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暑假将至 你的孩子应该了解这些安全防护知识

   2016-06-13 中国安防展览网2010
核心提示:  暑假就要来了,不少孩子要玩个够。但每年的暑期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学校放假,儿童安全防范却不能放假。  暑假将至
   暑假就要来了,不少孩子要玩个够。但每年的暑期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学校放假,儿童安全防范却不能“放假”。
  暑假将至 你的孩子应该了解这些安全防护知识
  家长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教育、急救系统不齐全、居家布局或物品摆放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儿童受伤或死亡。另外,日本曾有专门研究发现,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操持家务的妈妈和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生存率会相对更高——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获取生存的资源。很多成年男人却因为平时不关注生活细节而失去存活机会。因此,在生活中学习各种防灾防意外知识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千万不可对小朋友的所有生活细节都大包大揽,而是应该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八招教会孩子防范危险
  一、注意获取感觉
  在紧要关头,应该相信直觉。家长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
  二、学会识别诱惑
  平时,家长应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应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策略。如:有的罪犯装作认识你,叫出你的名字(其实,他可能是看到了绣在孩子衣服上的名字或跟踪你时听到有人这么称呼过);有的罪犯自称是消防人员,编造你家房子着火的紧急情况等等。家长应告诉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他带走。
  三、不要只关注陌生人
  家长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什么是陌生人?孩子并不一定真正懂得,若让孩子画出陌生人的面孔,一般他都会画出一个可怕的面孔。其实,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据有关方面调查,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儿童认识的人。家长应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外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四、要学会大声呼叫
  小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声呼喊:“救命!他不是我的爸爸!”骑自行车的孩子可以利用自行车为掩护物,让罪犯难以将你劫持走,同时大声呼救。这样会引起围观者的注意和警惕,争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五、要勇敢地说:“不!”
  做父母的都想培养有教养的孩子,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比如,假如有人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要勇于说“不”!
  六、能帮你的人很多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仅此还不够。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孩子就不会求助于任何人。还应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求助,多一个机遇就多了一个生存的希望。
  七、警惕电子领域
  无论家里有没有计算机,家长告诉孩子注意电子领域的安全事项也非常重要。孩子可能在学校、图书馆和同学的家里使用网络,因此,应告诉孩子要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的一些秘密,不要轻易约见在网上结识的任何人。
  八、在游戏中演练增强自护本领
  仅跟孩子讲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说了当时可能记住了过后一会儿就忘记。惟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径是通过角色游戏和演练,并且经过多次演练逐渐掌握要领。在家庭游戏中,父母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向孩子提出问题,测试他们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要演练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保持通讯联络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远离水域。每年暑假都会出现儿童水中溺亡的惨剧,家长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在水边玩耍的危险性,切莫一个人到河流湖泊里游泳。
  文章链接:中国安防展览网 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46174.html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elephant.com/news/show-5069.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582117289@qq.com。
 
更多>同类防护头条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防护头条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微信公众号:壹象网
微博:壹象网

鄂ICP备15023168号公网安备42010302002114号